表達立場不能犯的13件事情
表達立場不能犯的13件事情
表達立場時常被說詞不達意、因果不相關?改善十三項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就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也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看《邏輯謬誤鑑識班》和《反動的修辭》這兩本書,這篇文章是整理前者Part1【邏輯偵錯初級班】以及後者的內容而寫成。
【圖/Lourdes Nightingale.CC Licensed】
1.不要把「合理當正確」
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注意,這件事情是「合理」(rational)的,但是不是同時也是「唯一正確(correct)」?如果它不是唯一的correct,在論述中卻推論其他的可能性就是不正確的,那麼這樣就有邏輯上的問題了。
2.不要「以偏概全」
由於生活圈有限,能觀察到的也有限,有時會造成表述立場時發生「以偏概全」的狀況。往往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不要輕易的說出「都」、「皆」或是替任何群體代言。
3.不要做「輕率的因果連結」
不要太過輕易的就做出「因為…所以…」的結論,想清楚這是不是真的相關?是不是真的有因果關係!
4.不要犯「批評稻草人」謬誤
所謂的稻草人論證是指先曲解對方意思再堂而皇之地攻擊所有偽論述。
千萬要注意不要犯了這樣的錯誤,因為這可能讓整個立論基礎非常不穩,同時這也有點道德方面的疑慮在其中。
5.不要認為「非黑即白」
在表述立場時,可能會遇到跟自己立場不同的人,但是要注意,立場不同不代表一定「對立」!
6.不要犯「不相干」的錯誤
在做立論前先想想,所要舉的例證真的跟這件事情相關嗎?有時在立論時會用到不相關的例證以及做出不相關的推論。
7.不要「訴諸無知」
不要因為對於該議題的不了解而做出奇怪的歸因!可以先找些資料、做做功課,補充自己這方面的知識!
8.不要講出「廢話」
例如,人不向外攝取營養會死,此刻如果在表達「為什麼不要當壞人」時說「壞人不攝食會死」就是廢話。
9.不要做「妄下結論」
10.注意「歧義」
歧義就是由於概念不明確而引起的表述混亂,表達自己意見時要特別小心這點。
11.不要做「不當類比」
有時因為對於議題的不了解,加上沒有查資料又妄下結論,會做出不當的類比,說出:「啊,那個就像是…一樣」問題是,這真的是「一樣」的嗎?
12.不要做「錯誤解讀」
對於一個議題本身,不要做出錯誤的解讀!這樣也會導致表達意見時的錯誤。
13.小心「反動的修辭」
反動的修辭的公式:「我同意你的價值目標,但是…」其中又分成三類:一、悖謬論(適得其反);二、無效論(徒勞無功);三、危害論(顧此失彼)自己是不是無意間也使用了反動的修辭呢?要注意「反動命題也不過是一系列憑空想像的、高度兩極化辯論的極端說法。」若能注意上述事項,不但能讓自己表達更清晰、更具有邏輯性,也能訓練我們思辨和識讀能力喔!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