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鑽」,你就有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咖」!
懂得「鑽」,你就有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咖」!
如果你一直持續在關註這個專欄,會發現我在求學過程中看起來好像平步青雲,但其實一點也不優秀,應該說總地來看,就是一個明明不優秀、家里沒背景、甚至運氣也不好的人,一路以來,「硬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咖」,這中間,努力當然是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聰明地去為自己「鑽」出一些機會,個人認為對於處於當今激烈競爭環境的各位來說,格外重要。
【圖/ota_photos.CC Licensed】
用公費去留學!
我那考取公費留學的資歷,就是一個讓許多人驚艷的事跡。大家一定心想,鄭匡宇想必很優秀、又很會考試,才能考取這千百人中只取一名的公費留學考試。要知道,這個教育部的公費,除了考取者在國外三年的學費實報實銷之外(你念貴族學校例如常春藤盟校,國家就給你常春藤盟校的錢,州立等較便宜的大學,他們就給較便宜的學費),每個月還有850美金的生活費,對於當時就讀UC Riverside的我來說,真是綽綽有餘。而且不說大家不知道,我們家除了我,哥哥也是公費得主,等於我們一家兩個人,三年求學期間,就一共「A」了國家600萬!
身為普通人,如何打敗佼佼者?
但我們是怎麽做到的?首先,公費留學考試,一年舉辦一次,每個科目也只錄取一個名額(每年方法不同,請密切註意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的公告),因此,要是我去報考什麽法律、傳播等較熱門的科目,勝算可說極其低微,因為那些考生,各個都是臺、清、交畢業的佼佼者,一路過關斬將的資優生,我這個哲學系出身,又沒有好好讀哲學的傢伙,別說專業科目考不過他們,就算我報考哲學這個科門,由於學生時代沒有好好努力,也一定考不上。
尋找突破的機會點
於是當時我在準備考試報名時,特別把簡章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想找看看有沒有我能夠突破的機會點。我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運動管理》這個科目。因為公費只考學科不考術科,我心想會對這個科門有興趣的,應該大多是體育系的學生(1998年那時,運動經紀和管理的風氣可說是方興未艾),既然體育成績完全不看,只競爭筆試的成績,那麽我總該能贏過其他人吧?我哥哥當年贏得公費,就是靠這招!一個臺大物理系畢業的人,去考《運動訓練法》這個科目,你認為他的競爭者是誰?一般體育系畢業的學生,數學、生物或物理,有可能比我哥強嗎?很難吧!於是,他當然就一舉成功了。我的如意算盤雖然打得好,但很可惜,仔細一看,那年公費考試居然規定《運動管理》只能是2、3類組,也就是具備理工科系背景的學生才能考,我這個文科畢業的,連報考的資格都沒有。但我沒有沮喪失望的時間,翻到最後一頁,給我看到了《舞蹈史&舞蹈理論》,我眉頭一挑,就決定考這個科了!說真的,雖然《舞蹈史&舞蹈理論》一聽就知道會報考的大部分都是舞蹈科系的學生,根據『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個法則,加上公費只考學科不考術科,我理應能過關斬將,一舉成功。但請大家想想,如果是你,雖然考上後能拿公費出國讀書,但你敢讀舞蹈史&舞蹈理論嗎?出來找得到工作嗎?不敢吧?
沒有甚麼好不敢的!
但我敢!敢的原因,在於我早就看透了幾個事實。第一,我在大學時期因為參加了『青年友好訪問團』出國表演,早就被操得死去活來,從不會跳舞被訓練到跳得還不錯,也對舞蹈產生了興趣,更因為和幾位指導老師聊過,知道舞蹈這個東西,如果念到博士班,其實學的就是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的理論,之後再將理論拿來研究舞蹈這項藝術,跟我原本要讀其他文科博士的科目是一樣的。第二,如果對舞蹈的興趣不是那麽高,那麽其實還是可以先考上這個公費,然後在國外就學期間,去修別系的課程,變成雙主修,像我的哥哥一樣,拿公費出國,研究所卻拿了運動訓練法以及機械兩個碩士,一毛自己的錢不必出,還多了一項「比較好找工作」的學位。
努力過,走過的痕跡就不會白費
我當時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準備考試、去應試,想當然爾也順利拿到了公費,出國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思維方式和眼界的大開。回顧大學的那幾年,如果我不是因為聯考沒考好進了哲學系,害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不會如此奮發圖強地東摸西試,磨練出自己在語言和公眾表達的能力;如果不是因為家里沒錢又想要出國,也不會想到去報考青訪團,用血淚汗換得一次出國的機會,甚至奠定了我未來能考取公費留學的基礎。總之,只要認真努力過,走過的痕跡就不會白費,而如果你懂得整合經驗及資源,那些過往經驗,更會是贏得更大成功的基石。我鼓勵所有的年輕朋友,努力本來就是應該,但你更要懂得鑽,鑽出你的一片天,讓你的優勢被看見,也讓你所有曾經的付出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