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響應,一人到場」:你,也是鍵盤正義哥嗎?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你,也是鍵盤正義哥嗎?
網路科技的發達與普及,讓「參與」多了一個更便捷、更能迅速擴散的管道,但是我們也該思考,我們是不是只是「鍵盤參與」而沒有深思,也缺乏了行動呢?
【圖/Marcie Casas.CC Licensed】
網路給了「參與」新的方式與定義
以往對於「參與」的方式,可能較偏向要實際有些行動,然而現在主要的「參與」形式已經改變。按一個活動的「參加」,在Facebook上按讚、分享,這已經成為許多人「參與」的方式,參與以及討論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活動變得不再困難,但也因此讓有的人開始反思:這樣就夠了嗎?
我們還是需要有行動
網路的好處在於方便擴散消息,有些議題並不是人人原先就都有在關注,但是只要好友中有人分享了相關訊息,就多了一個機會能夠關注到相關議題和訊息。網路具有即時性,一次的傳播人數也夠多。然而問題在於,大家只是「看過去」還是真的「了解」?在按了「參加」、「讚」、「分享」之後,真的就了解了相關議題的背景資料嗎?又這些資訊會否是偏頗、不完善的呢?
PTT上常有人提到:「萬人響應,一人到場」。人們在網路討論時的激昂未必能夠化成現實中的行動力,因此產生了所謂的「萬人響應,一人到場」,更慘的是有可能是「萬人響應,無人到場」。
更深的「鍵盤參與」
或許有人會說,但是我的狀況,真的無法參與其他實體活動,但是我真的很關注這個議題,難道這樣我就要被貼上「鍵盤參與沒有行動力」的標籤嗎?
如果真的是面臨這樣的狀況,那麼至少要做到「再多想想」,而不是只是按讚、分享後就覺得一切已經完成。
我們可以思考:
一、我真的夠了解這個事件了嗎?有沒有聽聽不同意見的聲音?
二、我持有的意見是基於怎麼樣的立論基礎?
三、接下來我可以怎麼做?
除此之外,也不要避免和人討論,藉此看看自己的想法哪裡有問題,並互相修正。
我曾在自己的臉書寫這麼一篇文章:<除了鍵盤嘴砲,我們能賦予自己更多意義>(http://ppt.cc/gdUj)「鍵盤參與」是一種新興的參與方式,近來的一些公民運動也都是透過網路串連,但也不是「一人到場」或是「無人到場」,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自己只是「鍵盤嘴砲」或是只是單純「手滑」一般地按讚、分享而有更深的「參與」。